研究:安眠藥物增加死亡率4.6倍及罹癌率35%

安眠藥物增加死亡率4.6倍及罹癌率35% | 國際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Open》(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安眠藥可能會讓服用者的死亡率提高4.6倍,而服用高劑量安眠藥也與罹癌率增加35%有關。


歷時兩年的研究計畫

位於美國聖地牙哥的加州拉荷亞(La Jolla)的 一個名為Scripps Clinic Viterbi Family Sleep Center的睡眠中心,由克里普克(Daniel Kripke)醫生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進歷量兩年半,關於安眠藥物的研究計劃。

研究團隊檢視賓州15000多名,平均年齡54歲的服用助眠處方藥物成年人的醫療紀錄,並對照23600多名年齡、健康、背景相符的未服用安眠藥物者。

安眠藥物增加死亡率4.6倍及罹癌率35%

研究結果指出,兩組受試者在接受為其兩年的實驗期間,死亡人數都不到整體的1/1000。但死亡率在兩組間卻出現了顯著的:每年服用18到132劑安眠藥者的死亡率,是不吃安眠藥的對照組的4.6倍;就連每年服用不到18劑的人,死亡風險也高出了不服藥者約3.5倍。

而每年服用超過132劑以上安眠藥的受試者與不服藥的對照組相比,死亡風險更是高出了5倍之多。此外,1年服用132劑或更多安眠藥的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比率,也比不吃藥者多35%。但研究人員指出,安眠藥與死亡風險高有關,但無法證明安眠藥就是致死原因。

被檢視的安眠藥有哪些?

實驗中,被檢視廣泛的安眠處方藥物,包括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BZD) 、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巴比妥類(barbiturates)以及鎮靜劑。

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 (Benzodiazepines,BZD),它是透過強化腦神經上面的 GABA 受體的作用力,而產生強烈阻斷神經訊號的傳遞,達到失去意志的功效。

而非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 (Nonbenzodiazepines,Z-drug),它們的化學結構和苯二氮平類藥物不同,但是在神經細胞上的作用點卻是一模一樣,也是透過強化腦神經上面的 GABA 受體的作用力,而產生強烈阻斷神經訊號的傳遞,使人失去意志的功效。

巴比妥類的安眠藥物 (Barbiturates),它主要是透過強化腦神經上面的 GABA 受體的作用力,而強烈阻斷神經訊號的傳遞,達到失去意志的功效;鎮定劑藥物透過麻痺神經活性的方式,抑制神經傳導,達到睡眠現象,但卻背負沉重的器官缺氧負擔。

而研究的作者結論為,安眠藥主要通過延長睡眠潛伏期反而會引起失眠,只要持續觀察,這種危害就會持續。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調查引起這種持續的服用安眠藥後的失眠的機制,是否在神經藥理學或行為學上更強。

延伸閱讀

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1台灣的服用安眠藥人口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2-安眠藥與自殺問題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3 -安眠藥的安全性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4-安眠藥的成癮性與帶來的社會問題

研究:安眠藥物增加死亡率4.6倍及罹癌率35%

《Times》時代雜誌:每晚不該吃安眠藥的原因!

大家都說喝牛奶能助眠 為何我喝都沒用?

喝牛奶能助眠 大家都知道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除了可以幫助孩童的生長發育,也可以幫助人們入眠。但實際上,很多失眠者在睡前無論喝了多少牛奶,都還是夜不成眠,到底牛奶真的能夠幫助入睡嗎?


牛奶含有的助眠成份

牛奶中含犬尿酸 (kynureninic acid) 的前驅物質,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色氨酸成份,這種成分是合成5- 羥色胺的主要原料,這種化學物質主要可以使大腦思維活動暫時受到抑制,使人產生疲倦感,進而想要睡眠。

換句話說,一般人若在睡前飲用一小杯的溫牛奶,經過色胺酸羥化酶的作用後,將很快地轉化成快樂激素,緊接著,快樂激素可以再轉化成褪黑激素。快樂激素分泌多一些可以減少憂鬱壓力問題,而褪黑激素分泌多一些,也可能使睡眠作息規律一點。

為何我喝牛奶還是失眠呢?

如果從成分來說,牛奶除了含有色氨酸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其它的胺基酸會影響色氨酸的吸收率,例如:牛奶中還含有酪氨酸,這個成分反而會給大腦帶來興奮感,所以只喝牛奶反而無法善睡眠。

因此,又衍伸出其他的論調,例如:可以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或是水果,來輔助牛奶中的色氨酸發揮功效,使色氨酸更容易進入大腦,增加其助眠作用。

然而,仍有許多失眠者,在晚上在喝了牛奶,又吃了碳水化合物或水果後,還是無法入睡。這時,「市面上」又開始有其他的論點來解釋,比如說:失眠的種類很多,自身的壓力、疾病或者已經養成很久的晚睡的習慣,不能是喝牛奶或者不喝牛奶就能解決的。應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儘量避免長時間熬夜。

但經由缺氧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要能製造出快樂激素及轉化成褪黑激素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人體或大腦不缺氧的情況下,否則色胺酸將轉化成犬尿酸,過多堆積後,將可能和精神分裂症有密切關聯。

因此,根本問題還是當人體進入睡眠期間,身體逐漸的消耗氧氣,所以在熟睡期的末段,細胞代謝就會從原本的有氧代謝漸進入到缺氧代謝,而產生很多氫離子垃圾,在熟睡時加上上面所講的氫離子堆積,那就形成更大量的神經波刺激,造成失眠問題。因此,解決失眠的原因,真的不是靠喝牛奶,而是要靠解決身體的缺氧問題著手。

延伸閱讀

運動生理研究:精英運動員是失眠一族?

你或親友是否曾經有過一種經驗,在跑完馬拉松或是激烈運動後,明明累得要死,想要趕快回家洗個澡後倒頭大睡,卻沒想到洗完澡躺在床上後,居然失眠了?!

一般大眾的認知,運動應該會促進睡眠,例如:運動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種荷爾蒙,像是內肽啡(endorphin) ,就有幫助睡眠的作用;運動也會使身體出汗,睡前再洗個熱水澡,可以使人進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品質;而規律運動可以調節人體生物鐘,改善睡眠狀況;此外,定期運動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助於緩解壓力,減少夢中驚醒,減輕失眠症狀。


一般運動v.s精英運動

既然運動有前述的種種好處,又怎麼會發生失眠呢? 首先就要先定義「一般運動」和「精英運動」的差別性:所謂的一般運動,就類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333運動」:每週運動至少三次;運動時間,每次30分鐘 ;運動強度達到每分鐘心跳數到130下,一些並未消耗太多時間、體能的輕中度運動。

而精英運動,可以追朔自古希臘;古希臘民族的價值觀為「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並體現在古奧林匹克運動會(Ancient Olympic Games)上面。

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馬拉松」 (marathon),就是源自於「馬拉松戰役」,當時的希臘只是尚未尚未統一的城邦國家,和橫跨歐、亞、非三洲的波斯帝國,兩軍交戰在希臘雅典東北方的「馬拉松村」,希臘戰勝後,報捷的士兵從馬拉松跑到雅典, 在跑了42.195公里,高呼勝利便氣絕身亡了。

為了紀念該名士兵的毅力,加上追求健美體魄的民族性,就逐漸演變成現代奧運的馬拉松賽跑形式。而這種運動量近似於奧運比賽項目的有氧運動,就稱為「精英運動」。

「馬拉松戰役」希臘報捷小兵之死

時至今日,傳捷報的小兵之死已經被遺忘在歷史之中,給世人留下的是-隨著健康生活意識抬頭,近幾年全馬或半馬等馬拉松路跑活動及各種高強度運動已蔚為時尚風氣,令人不禁想問,過度運動真的會如開頭引言所提:「讓人失眠嗎?」

長久以來,在各種體育科學、醫學文獻或睡眠生理學中,關於精英運動員的睡眠質量和失眠症狀的資訊,仍缺乏系統性的整理和論述,尚不清楚在精英運動中表現為慢性失眠的風險的程度。

直至2017年7月在國際期刊《運動醫藥》(Sports Medicine)的研究指出,英國學者回顧1676項有關運動與睡眠障礙的研究,並選出其中37項有強力證據的文獻,從這些已彙整的睡眠品質大數據資料發現,「精英運動員」常抱怨睡眠品質普遍不佳。

這些人擁有更長的睡眠延遲期(longer sleep latencies)  、大量的睡眠的片段化(greater Sleep fragmentation) 、非恢復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 NRS) 和白天過度疲勞(excessive daytime fatigue)等的失眠症狀,而這些症狀和睡前認知激發程度(pre-sleep cognitive arousal)及睡眠受限(sleep restriction),這兩種睡眠生理機制有關。

因此,下次有人想睡卻睡不著的時候,千萬別建議他去跑馬拉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