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1/3的時間在睡覺 你了解睡眠週期和失眠原因嗎?

睡眠週期和失眠原因 :人類有1/3的時間在睡覺,睡眠是一種自然休息狀態,存在於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甚至無脊椎動物中。站在睡眠生理的角度來看,睡眠時會減少身體的主動運動,並對外界刺激的變弱。但進入睡眠狀態的大腦,彷彿像電腦關機了一樣,直到清醒意識才再度運作,到底睡眠時,大腦經過哪些故事呢?


兩種形式 五個階段的睡眠週期

睡眠不是一個恆定狀態,它是一個深淺起伏,不斷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等兩種形式;在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的階段的耗氧量、腎上腺素濃度、腦電波、心跳和脈搏頻率和清醒時的狀態相似,只是肌肉呈完全鬆弛的狀態,入睡者很難被喚醒,而且大部分的夢境,都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

而一個睡眠週期大約分為5個階段,依序走完各個睡眠階段大約要90~120分鐘,健康的人,一個晚上大概會經歷4~5個睡眠週期。

第一階段(N1):約佔整晚睡眠的2%~5%;此階段是由清醒到睡眠的過度狀態,腦波和甦醒時的很像,腦波的頻率很快,呈現低幅高頻波。人處於這個階段,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思維也開始逐漸模糊,但因為這個狀態和甦醒時很像,所以人們在此時被叫醒,會覺得自己根本沒睡著。

第二階段(N2):約佔整晚睡眠的45%~55%;雖然入睡的程度比第一階段深一些,已經進入正式睡眠的狀態,但仍屬於輕度睡眠的淺眠階段,仍容易清醒。此時,腦波呈現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及K複合波(K-complex)等兩種不規律波形,時大時小。

第三、四階段(N3):約佔整晚睡眠的15%~25%;此階段大腦屬於緩慢的「慢波」狀態,也是人體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大腦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較少,很難被喚醒,若在個階段被醒來會很難受。

這時流向腦部的血液會減少,身體大部分血液都被引導到肌肉,因此肌肉能取得養分及營養來補充能量,進行生理修復功能,強化免疫系統;此時,身體出現呼吸變慢,心跳降低,體溫及血壓皆下降,功能減緩的狀態。

早期睡眠專家們將此階段細分為第三和第四階段,近年來發此二階段的分類無明顯功能上的差異,因此予以合併。

第五階段:是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大多數成年人的REM睡眠則佔總睡眠時間的20~25%。在這個階段,腦波的狀態與清醒時類似,但模式更為隨機。1957年William C. Dement與Nathaniel Kleitman,在眼動期實驗時便發現,80%的夢境皆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

此階段,會出現眼睛在閉合的眼瞼下方,從一側快速移動到另一側的狀況,同時還有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鬆弛等生理現象。

失眠者的睡眠週期

失眠的患者,最常遇到狀況,就是無法順利進入第三階段熟睡與深睡期,腦電波降不下來,無法使身體的功能放慢,呼吸及心跳仍維持正常狀態,也因為無法進入熟睡與深睡期,所以器官和免疫系統無法修復。

而有研究指出,若從睡眠週期做計算,抓住正確的睡覺時間、長度,或許能避免失眠問題產生。例如本身需要睡7個小時才有精神,習慣晚上11:00就寢,根據睡眠周期計算,假如一個周期是90分鐘,將會於隔日上午06:30起床(約5個周期)。

但實際上,許多人還是無法用這樣的方法進入睡眠狀態,因為真正導致睡眠的核心問題-缺氧,仍未解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