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型睡眠障礙因子篇_呼吸中止症因子

氧氣罩原本是屬於加護病房患者的生存配備,但近年來因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人數逐漸攀升,使得氧氣罩也變成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設備之一。到底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是否和加護病房患者同樣危險? 而這個病症的問題根源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十大死因有九項關聯 全台恐達百萬人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九項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或多或少的關聯性,同時國內外許多大型研究,也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於其他疾病的問題。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發生車禍意外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47倍, 增加腦中風1.6倍風險、高血壓增2.9倍風險、心肌梗塞風險甚至高達5倍。

據醫學學會的推估,全台約有5%的嚴重打鼾者,其中又有半數的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全台潛在患者人數恐達100萬人。

無聲的睡眠 患者確診僅1成影響

而在實際的臨床上顯示,恐達100萬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裡面,僅有1成的確診者,且大部分是同寢者在打鼾聲突然停止,甚至發現枕邊人有掙扎的動作,甚至是看到睡眠中有呼吸停止的問題,才被要求就醫。

這也凸顯出許多患者因為生活作息不受影響,只有感覺到白天容易累,所以沒有病視感的問題;更有檢查後,患者認為只是打鼾症狀,不願意追蹤及治療,從而衍伸了前面所說的,意外、心腦血管、代謝、及失智、癌症等疾病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因

睡眠呼吸中止症定義為,睡眠期間超過10秒沒有呼吸,就屬於1次呼吸停止, 睡在睡眠期間,平均一個小時無呼吸次數到達5次,或超過30次以上沒有呼吸,醫生便會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

目前醫學對於此病症的解釋為,患者在睡眠期間,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軟化,造成呼吸的通道被堵塞住,輕者會發出打鼾的聲音,嚴重的話,則會完全堵塞呼吸的通道,造成窒息。但對於上呼吸道組織反覆塌陷的根本原因仍然未知。

缺氧型睡眠障礙中心的陳志明博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是標準的身體慢性缺氧和地心引力之間完美結合的病症。由於身體的舌根及上顎部位慢性的缺氧,因此釋出一種稱作金屬基質纖維蛋白酶(MMPs)的酵素,剪斷連繫細胞間隙的膠原纖維而使舌根及上顎軟骨組織鬆脫,藉以增大組織液帶氧能力以求細胞地生存,但也因此造成水腫而成慢性發炎狀態。

於是當睡眠時間細胞的缺氧代謝更加嚴重時,產出的能量不足以支撐平躺時地心引力對舌頭的下拉力量,造成這些組織漸漸的下滑,而墜落堵塞至咽喉呼吸口,而發生窒息。

容易睡眠窒息而死嗎?

大多患者或家人都恐懼的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會造成患者在睡眠時直接窒息死亡,陳博士表示這其實是一個錯誤觀念,除非刻意謀殺,否則幾乎所有的患者在窒息中斷一定程度時,肺部將會自動反射呼氣,並將堵塞噴出或咳嗽而繼續睡覺。

但患者必須注意的是這類現象,將造成嚴重的睡眠干擾及睡眠修護,使患者在睡眠期間大量耗用能量,同時又惡化身體的慢性缺氧,因此將快速誘發及加重如: 心血管、代謝、及神經退化、癌症等等疾病的發生及惡化。

解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根本之道

缺氧睡眠障礙研究中心指出,現有醫療單位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所使用的方法,大約有三類。第一是戴牙套、簡易呼吸器、電擊干擾器等等,透過壓住舌頭以微量增加上呼吸道的氣體進出空間或叫醒患者等方法去預防,但這並不能改善甚至還可能加遽患者舌頭部位的缺氧情況,同時對於呼吸中止的防止效果也差一些。

第二類是讓患者像加護病房的病人那樣,使用正壓呼吸器或氧氣罩等設備改善呼吸窒息問題,但除非患者一直戴上這樣的裝置,不在睡眠期間脫落,才具局部功效。但這類方式除了使患者對裝置產生依賴,將會像吸毒那樣,一旦沒使用,睡眠呼吸窒息將更將嚴重,最重要的也對舌頭及喉部甚至身體的缺氧根源沒有改善。

第三類是咽喉整形術,也就是切除會堵塞住呼吸道的組織,包括舌根、上顎軟骨,甚至懸雍垂,但臨床上結果顯示,這些方法了不起是降低鼾聲,對於呼吸中止的療效不到30%。

因此,解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根本之道,在於解決咽喉及口腔組織的缺氧問題。陳志明博士表示,最簡單的不治本方法是墊高頭部,以半躺臥強姿勢睡覺,立刻就可以改善,但是若是能在睡前進行【睡眠救贖】書中所列方法,如吐納呼吸等等,將可以解決咽喉組織的缺氧問題,並使身體各處細胞獲得充分血氧,才是提升患者睡眠品質的根本之道。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1–台灣的服用安眠藥人口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1017出席「打臉名嘴粉絲見面會」 網路節目錄影時,提到台北市火警近來最多原因是自焚,並提到「自殺就算了,拜託你吃安眠藥,不要用自焚的」。

而在1029在議會接受質詢時,卻改稱「吃安眠藥不會死啦」,兩相矛盾的敘述,若不論柯P個人觀點為何,背後的確凸顯出國人使用安眠藥的問題。


亞洲第一!! 國人服用安眠藥突破9億顆 !!!可環島12圈

台灣使用鎮靜劑、安眠藥處方量是全亞洲之冠,根據健保署統計,2016年門診、住院鎮靜安眠藥使用人口約有411.7萬人,安眠藥物使用量為8.7億顆;而到了2018年則成長為426萬人,安眠藥物使用量為9.18億顆,平均每年每人使用39顆安眠藥,健保花費超過20億以上。

若將每顆1.5公分長的安眠藥物排列在地面上,其長度可環島12圈左右。上述一連串驚人的數字,顯示出台灣的睡眠障礙問題相當嚴重,吃安眠藥彷彿成為一種另類的「流行風氣」。

吃安眠藥可以解決失眠問題嗎?

目前全世界合法所使用的安眠藥物,依據它們的功能方式大致分為五大類如下:第一類的安眠類藥物,全部都是去激發所謂的 GABA 受體,使人發生麻痺、昏睡、降低知覺的安眠或麻醉藥品,是會讓中樞神經產生緊急煞車的化學物質。

第二類是使人減少焦慮的鎮定劑,也是藉由阻斷各種腦神經的正常傳遞途徑,去降低神經敏感度。

第三類是使人感覺愉快的抗憂鬱劑,則是以騙取大腦短暫的愉悅感覺,去麻痺神經的防衛注意力。

第四類是使人降低動作敏感度的精神病用藥,則是以抑制動作神經的傳遞,去阻礙腦波的形成。

其他不在前面四類的藥物,則歸類到第五類的其他類型。是以減低身體的代謝效率,去減弱大腦的動作。

上面這所有的藥品策略都是透過干擾神經的傳遞,而達到短暫或長效的昏迷效果。

相對的,原本要休息或睡眠的生理時間,就成了一片被空白掉的錯亂人生。這就像拿根木棒往人的頭上用力敲昏那樣,看起來像是睡著了,但其實是失去知覺了!而長期使用養成藥物依賴性,戒斷時反而可能換產生幻覺、麻痺、精神錯亂及憂鬱症等問題,更是得不償失。

因此,使用安眠藥物只是治標,去對付失眠的症狀而已,也難怪安眠用藥人口逐年累積,越來越多;若要治本還是要回歸找出失眠的原因,從根本改善問題,才是王道!

延伸閱讀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2-安眠藥與自殺問題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3 -安眠藥的安全性

從柯P安眠藥失言風波看台灣安眠藥問題4安眠藥的成癮性與帶來的社會問題

研究:安眠藥物增加死亡率4.6倍及罹癌率35%

《Times》時代雜誌:每晚不該吃安眠藥的原因!